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下沙烧卖,一口咬下,汤汁迸发,笋香与肉香交织,鲜而不腻

下沙烧卖,一口咬下,汤汁迸发,笋香与肉香交织,鲜而不腻

作者:做饭网 更新时间:2025-04-04 点击数:34

下沙烧卖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点,属于上海菜。下沙烧卖起源于明代,是浦东南汇地区代表小吃。烧卖皮用特殊擀面杖手工擀制,咸味烧卖以当季新鲜的春笋、鲜肉和秘制熬成的猪皮冻为馅料,甜味烧卖用豆沙、核桃肉、瓜子肉和陈皮橘制馅。这其中,笋肉烧卖最受欢迎。

下沙烧卖,一口咬下,汤汁迸发,笋香与肉香交织,鲜而不腻

1历史起源

下沙烧卖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建炎年间(1127-1130年),当时朝廷在浦东航头镇下沙社区(古称鹤沙镇)设立盐场,经济繁荣却引来倭寇侵扰。明嘉靖年间,当地百姓为犒劳抗倭将士,用新笋和鲜肉制成点心。因制作时“边烧边卖”,得名“烧卖”。 

2. 制作工艺 

皮薄馅嫩:面皮需用特殊橄榄杖手工擀制,薄如纸张,形似“福袋”。 

馅料考究:咸味烧卖以春笋丁、鲜肉和秘制猪皮冻为主,汤汁丰富;甜味烧卖则以豆沙、核桃、陈皮等为馅,但笋肉馅最受欢迎278。 

季节性:传统上仅在春季新笋上市时供应,现因市场需求全年可购,但仍以春季为佳。 

3. 文化价值 

非遗传承:2011年入选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,并设立传承基地,推动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播28。 

节庆符号:成为上海桃花节的特色美食,与非遗剪纸等文化活动结合,成为浦东文化名片。 

4. 销售与推广 

销售点:主要分布在浦东周浦、下沙、惠南等地,包括下沙老饭店、下沙烧卖有限公司等9个门店27。 

现代传播:通过电商平台和文旅活动推广,成为游客体验上海传统美食的热门选择。 

5. 风味特点 

一口咬下,汤汁迸发,笋香与肉香交织,鲜而不腻。其外观晶莹剔透,形似桃花,被赞为“竹笋烧卖满口汤,白糖细沙甜心肠”